重溫毛澤東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要論述 決不許可擺架子 一定要打掉官風
文章來源:甘肅路橋公路投資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8-29 15:59:30
瀏覽數:13673次
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作報告。(資料圖片)
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對黨員干部中存在的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都進行了揭露和批判。毛澤東認為,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表現,實際都是剝削階級思想和舊社會衙門作風的反映,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壞作風,是廣泛存在于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嚴重問題。
“我們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們人人要有徹底的革命精神,我們不要有一時一刻脫離群眾。只要我們不脫離群眾,我們就一定會勝利”。今天,重溫毛澤東同志批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重要論述,對我們堅定初心、牢記使命,振奮精神投身新時代正在進行的偉大斗爭具有重要意義。
批判工作上的形式主義 反對把號召停在嘴上、紙上或會議上
1929年,由于軍隊成分和斗爭環境等原因,當時的紅軍內部存在比較嚴重的形式主義傾向。
紅四軍內一些同志不顧敵情嚴峻和紅軍弱小的實際情況,錯誤地認為“既名四軍,就要有軍委”“完成組織系統應有軍委”,硬要在前委之下、縱委之上硬生生地插進一個軍委,為此更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為達目的,他們攻擊當時紅四軍的前委以至支部,說黨代替了群眾的組織,四軍黨內有家長制等。
毛澤東認為,他們這種攻擊又全陷于形式主義,“紅四軍只有四千多人一個小部隊,并沒有多數的‘軍’,如中央之下有多數的省一樣。行軍時多的游擊時代與駐軍時多的邊界割據時代又決然不同,軍隊指導需要集中而敏捷。”少數同志非要設立軍委不可,“于工作上是否有效果,于斗爭上是否更形便利,不從需要上實際上去估量,單從形式上去估量,這是什么一種共產主義者的態度呢?!請問實際弄得不好,形式上弄得再好看又有什么用處呢?……只是形式上以為是黨的機關代替了行政機關而認為要不得,這又是同樣犯了形式論的錯誤。這種形式論發展下去,勢必不問一切事的效果,而只是它的形式,危險將不可勝言。”
1930年,在針對當時“以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共產黨內討論問題,也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的心理狀況,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告誡道:“我們說上級領導機關的指示是正確的,決不單是因為它出于‘上級領導機關’,而是因為它的內容是適合于斗爭中客觀和主觀情勢的,是斗爭所需要的。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和審察,一味盲目執行,這種單純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度是很不對的。為什么黨的策略路線總是不能深入群眾,就是這種形式主義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他更是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
1960年3月14日,山東省歷城縣委在關于貫徹執行省委關于六級干部會師到田指示的報告中提出,縣委及縣委各部門自1960年1月1日到3月10日的70天當中,共召開了有各公社黨委書記、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會議184次,電話會議56次,印發文件1047份、表報599份。縣級機關設立的臨時辦公室達22個之多,經常有100多名干部應付文件表報;全縣終日忙于填寫投送文件表報的人員近千名。縣、社領導機關和主要負責干部,也多被束縛在辦公室里處理這些文件,應付日常事務,對于上級指示,缺乏認真學習,對于本地情況缺乏調查研究,工作作風陷入簡單化、一般化。突出表現為“會議多,聯系群眾少;文件、表報多,經驗總結少;人們蹲在機關多,認真調查研究少;事務多,學習少;一般號召多,細致地組織工作少”的“五多五少”現象。
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專門為中央起草了黨內指示,認為這種狀態,并非只存在于歷城一個縣或者山東一個省,很可能到處都存在;這種情況是不能繼續下去的,物極必反,全黨一定要創設條件,使這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走向它的反面;“五多五少”問題的來源,“不能只在縣,還在省與中央。關于省(市、自治區)的方面,請你們注意處理,關于中央方面,我們將采取處理辦法。看來一年要對這個‘五多五少’問題談兩次,至少談一次”。
批判領導上的老爺主義 反對不潛心調查研究,在工作中通過想當然的方式來處理問題、發號施令
領導上的老爺主義表現為,一些黨員干部不關心群眾疾苦,反而提倡擺架子、擺資格這種最低級趣味的官氣。他們自以為了不起,有事不跟群眾商量,“不注重和不善于總結群眾斗爭的經驗,而歡喜主觀主義地自作聰明地發表許多意見,因而使自己的意見變成不切實際的空論”。
1930年10月,毛澤東在《興國調查》中批評政府人員的弊端時,第一條就是“官僚主義,擺架子,不喜接近群眾。群眾有人走到政府里去問他們的事情時,政府辦事人歡喜呢,答他們一兩句,不歡喜呢,理也不理,還要說他們‘吵亂子’”。他對官僚主義的存在和蔓延深惡痛絕,在延安的一次干部會上特意念了一首《詠泥神》的詩,用來比喻官僚主義者:“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無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毛澤東指出,除了三餐不食這點外,官僚主義者高高在上、養尊處優、閉目塞聽、脫離群眾與泥神像十分相似。
官僚主義的表現,一方面是不理不睬、敷衍塞責、消極怠工的老爺主義;另一方面是“表面上不怠工,好像在那里努力干”的命令主義,實際上卻只是暫時在形式上的發展,不管群眾了解不了解,只是蠻橫地要照自己的數字去派。老爺主義與命令主義“表面上是在積極發動群眾,實際上是用少數人包辦及強迫群眾服從的辦法,代替群眾自覺的與有組織的斗爭,即用非群眾路線代替群眾路線”。為此,1933年8月,毛澤東在《必須注意經濟工作》的報告中指出:“沒有正確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要迅速地開展經濟戰線上的運動,是不可能的。”“官僚主義的領導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應有的,經濟建設工作同樣來不得官僚主義。要把官僚主義方式這個極壞的家伙拋到糞缸里去,因為沒有一個同志喜歡它。每一個同志喜歡的應該是群眾化的方式,即是每一個工人、農民所喜歡接受的方式。”
1956年11月,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對之前河南省某地修機場事先不給農民安排好,沒有說清道理,就強迫人家搬家的“擺老爺架子”“擺官僚架子”和不顧群眾死活的干部提出嚴肅批評:“縣委以上的干部有幾十萬,國家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里。如果不搞好,脫離群眾,不是艱苦奮斗,那么工人、農民、學生就有理由不贊成他們。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罵群眾,壓群眾,總是不改,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驕傲自滿情緒 反對“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反對“夸夸其談”
思想不對頭,就很有可能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錯誤。
毛澤東認為,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不例外。這就需要不斷加強以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去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揭破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形式主義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所辦的事才能辦好,我們的革命事業才能勝利。此外,還要經常以整風精神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提高干部和一般黨員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錯誤,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驕傲自滿情緒,克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改善黨和人民的關系”。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認為“人是會變化的,革命者也會發生變化。沒有群眾監督和揭露,他們可能進行貪污、盜竊。做投機生意,脫離群眾”。為此,他強調必須保證人民依法享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使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全面接受群眾監督。為了使人民監督落到實處,他提出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社員代表大會制,技術人員、工人、干部三結合等群眾參加的管理形式,同時還要發揮工、青、婦等群眾組織的監督作用。此外,他認為人民來信來訪是人民監督的一種形式,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加強和人民聯系的一種方法”。因此,必須重視人民群眾的來信,“不要采取掉以輕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義的態度”。
毛澤東要求用簡潔文字反映實際情況的報告,反對形式主義、現象羅列,要把那些“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作風掃掉,把那些“夸夸其談”掃掉,把那些主觀主義、形式主義掃掉。1948年4月,毛澤東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話時指出:“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新中國成立不久,在毛澤東的建議下,中共中央就做出了《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強調“不能公開地及時地在全黨和廣大人民中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就要被嚴重的官僚主義所毒害,不能完成新中國的建設任務”。
毛澤東認為,“人們的工作有所不同,職務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論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間都要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決不許可擺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風”。與此同時,毛澤東倡導重視調查研究,堅持從實際出發,他認為“有效的調查研究工作,要將走馬看花和下馬看花兩種方法相結合,要自己下去或者是請下面的人上來”。
毛澤東指出:“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同樣是那些人,實行這種制度,人們就不積極,實行另外一種制度,人們就積極起來了。”可見人是服制度不服人的,解決制度問題比解決思想問題更重要,更帶有根本性質。為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來保證群眾路線和集體領導的貫徹實施,而避免脫離群眾的個人突出和個人英雄主義,減少我們工作中的脫離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主義和片面性”。
正如毛澤東所強調,共產黨員“應該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教師,而不是官僚主義的政客”。黨的干部唯有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在人民中出現,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人民群眾,和廣大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科學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落到實處,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成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才能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生根,推動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毛強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報刊社)